深秋的乌蒙腹地,寒意渐起。然而,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村落里,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茅台驻威宁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们正忙碌地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用奋斗的足迹丈量这片土地,用赤诚的初心破解振兴难题。
自今年六月派驻威宁参与帮扶工作以来,工作队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智志双扶、消费帮扶”四大重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答卷上,书写了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帮扶故事。
动态监测,筑牢防返贫的“堤坝”
“大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大姐,家里用水没问题吧?孩子上学还有没有困难?”……这样的问候,已成为工作队队员们走访的一次次开场白。
防返贫,关键在“防”。为此,工作队将“动态监测”摆上重要日程,组织队员对脱贫户、监测户及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全域走访,足迹遍布2000余户农户。
这不仅是简单的数据采集,更是一次次温暖的守护。每到一户,工作队队员们都仔细询问、认真记录,实时更新家庭收入、就业情况、教育现状和医疗保障等核心信息,确保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入户走访现场
入户走访中,工作队队员们一次次捕捉到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精准对接惠民政策,协助农户申领各类补贴资金。2.6万元的养牛奖补政策,充实了农户的“钱袋子”;7.5万元的跨省交通补贴,为150名外出务工人员铺就了追梦的路;1.9万元的临时救助金,为6户陷入困境的家庭撑起了一把把希望的伞。
此外,在威宁广袤的土地上,工作队队员为孩子们送上一双双崭新的鞋履,一句鼓励,是他们前行路上最朴素的勇气,是希望不灭的传递;一盒及时送达的慢性病药,稳住了监测户老人的病情,积极的奔走,守住的是生命稳稳的延续;一笔精准核算的临时救助,为一个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点亮着希望的微光……
这份“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民生底线。一页页实时更新的家庭信息,一套套规范整理的“一户一档”,筑起的正是防范返贫的坚固“堤坝”。
产业“造血”,激活内生动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在玉龙镇飞蛾村,连绵的核桃林挂满硕果,农户们一年的辛勤耕耘,最终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然而,丰收的喜悦中却夹杂着一丝忧愁,由于销售渠道有限,大量核桃面临滞销的困境。

刘勇帮助农户销售核桃
看着堆积如山的核桃,茅台派驻飞蛾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勇打定主意,一定要帮乡亲们打开销路。因为在他心里,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他要切实把助农的实事办实、办好。在刘勇的积极奔走下,逐步搭建起了“农户—单位”直销的桥梁。目前,已有7000多斤核桃正通过这条新开辟的渠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刘书记太好了,刚来我们村,就帮着我们卖核桃,解决了核桃的销路问题,价钱还这么公道。从茅台来的村干部,是真心实意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啊。”农户徐真海说道。

姜世龙走访农户蔬菜种植情况
而在玉龙镇深沟村,一个崭新的希望正在五亩试验田里孕育。工作队队员姜世龙利用当地蔬菜种植的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广州天佑蔬菜有限公司,将出口蔬菜的新品种种子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让农户们精心种下。这一粒粒小小的蔬菜种子,承载着村民们调整产业结构和增收致富的期盼。
“过去种植的蔬菜都是老的品种,随行就市卖不上好价钱,大量上市时也不易保存。如今,对方提供保底价收购,我们种植起来心里也更加踏实了。”农户唐宗成看着地里刚冒出的嫩苗,脸上洋溢着笑容。
与此同时,在玉龙镇大寨社区,蜂糖李的香甜正在规划中酝酿;在迤那镇文昌村,苹果、魔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正在勾勒;在斗古镇斗古村集体的牛舍里,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茁壮成长……

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工作队队员们不仅是产业的“引路人”,更是产品的“推销员”。面对农户家中堆积的农产品,队员们纷纷化身“带货达人”,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力农户进行销售。
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农户销售核桃、人参果、苹果、水果玉米、土豆、板栗、花生、蜂蜜以及土鸡蛋等农产品超50000公斤,实现销售额近26万元,一条“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产业新路正在脚下延伸。
暖心实事,提升幸福成色
“快了,快了,马上就能亮起来了。”在牛棚镇,一场以“点亮全村计划”为名的行动正在进行。手工社区和团山村的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村主干道上立起了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

路灯林立的团山村
这场行动的起点,源于茅台派驻团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超一次次的入户走访。望着团山村夜晚零星闪烁的灯火,以及村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田埂上的身影,杨超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团山村的夜晚亮起来。
“乡亲们的共同期盼,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杨超说道。在他的积极奔走下,转机很快到来,“点亮全村计划”在贵州茅台贵州经销商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
接下来,杨超和村支“两委”翻山越岭,足迹遍布了全村每一个角落。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条道路,反复勘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必经之路的详细情况……

路灯安装现场

路灯正式“点亮”
短短三个月时间,310盏太阳能路灯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手工社区和团山村的山路间,将散落的村寨紧紧相连。从勘察选点到安装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杨超的心血。站在山岗上,望着这片被点亮的村庄,杨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灯光承载的不仅是光明,也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是茅台与当地群众心心相连的温暖见证。

改善困难群众居住环境
与此同时,另一缕温暖的“光”也照进了团山村困难群众廖关银、刘习德家中。工作队队员们聚焦特殊群体的居住环境改善,为他们送去了沙发、床、凳子、桌子、电暖炉等家具家电,并协调公司工会提供了床上用品及御寒衣物等,让他们昔日冷清的小屋焕发出了“家”的温暖。
温暖不止于物质帮扶,更在于照亮前路。在强化智志双扶上,工作队队员们积极对接第三方慈善机构,为大寨社区王寨小学捐赠了桌椅、打印机及电脑等教学设备,改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的知识殿堂焕然一新。同时,协助当地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申请“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金等,助力他们持续追逐大学梦想,阻断困难代际传递。

参与环境整治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常态化“两清两改两治理”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工作队队员们手持工具,二十余次投身到人居环境的靓化行动中,共同守护家园的洁净与美好。如今,漫步在村庄里,道路整洁,他们的每一次参与都化为了看得见的美丽变化。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将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不仅通过规范、创新的组织生活,筑牢思想堡垒,激发党员活力,更是将党建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
一方面,强化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协助村“两委”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相关政策精神50余次,覆盖党员干部1600余人次;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创新实施“党建+环境卫生治理”主题党日活动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一方面,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广泛开展政策宣传20余场,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让村规民约在协商中完善,邻里纠纷在调和中化解,安全知识在宣传中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乡村“软实力”。同时,为上关村、松坪村、白沙村等添置电脑、打印机、LED屏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切实改善村级办公条件,以“硬支撑”助力提升办事效率,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治理根基。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从“动态监测”筑牢防返贫堤坝,到产业帮扶激活内生动力;从安装路灯照亮夜行之路,到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从添置教学设备优化育人环境,到助力困难学子圆梦大学;从组织清扫共建美丽家园,到改善办公条件夯实基层治理根基——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真正变得可视可感、触手可及。
岁暮渐寒,希望在蓄势破土。当前,茅台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融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中。面对前路的考验与挑战,工作队队员们步履不停、信念如磐,他们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一点一滴的耕耘,默默为威宁乡村的蜕变积蓄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点点微光,终将汇成璀璨星河,这片土地的崭新图景,正在他们笃实的足音中缓缓铺展。
一审:张映芳 王城
二审:蔡忠成 尤庆涛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抖音号
巽风
下载 i 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