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氤氲的茅台包装车间,流水线如银色丝带穿梭不息。36岁的赵昱君身着工装,正细致检查一瓶刚完成贴标的茅台酒,指尖抚过平整的标签,目光如炬地核对喷码信息。“这是茅台酒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多一份细心,消费者就多一份放心。”作为包装车间8班的质量老师,她用13年坚守,在一洗一灌、一贴一拴的重复劳作中,将守“瓶”安的承诺融入每一个动作,诠释着“茅台工匠”的真谛。

工作中的赵昱君
2012年,赵昱君从大学毕业后,通过社招加入茅台大家庭。面对陌生的包装工艺,她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主动从最基础的洗瓶、贴标工序学起。为了夯实基本功,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练习,下班后仍留在车间反复琢磨操作技巧,常常直到夜色渐浓才离开。“贴标要做到平整无气泡、边角齐整,拴丝带得松紧适度、角度分毫不差,装箱要排列规整、受力均匀,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想要做到极致,必须千锤百炼。”赵昱君回忆,为了攻克贴标难关,她曾连续一个月每天重复练习上千次,手指被标签纸磨得发红起泡,却始终咬牙坚持。
“那时候就跟着师父练,别人休息我加班,一定要把基本功练扎实。”赵昱君口中的师父,是公司第一届“茅台工匠”张燕。师父亲力亲为的悉心传授到近乎严苛的细节要求,让她真切领悟到茅台人对品质的极致坚守。“师父常说,包装是茅台的‘脸面’,每一瓶酒都要带着‘匠心温度’出厂,不能有丝毫马虎。”这句话深深烙印在赵昱君心中。
这份对技艺的执着与对品质的苛求,让赵昱君在岗位上快速成长。2018年,赵昱君升任副班长;2021年,又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成为包装车间8班的质量老师。“质量老师,不是管人,是服务质量。”她这样定义自己的职责。面对个性化包装任务复杂多变、质量把控难度大的挑战,她创新推出“分段式材料发放+中途小结+及时纠偏”工作模式,将质量管控贯穿生产全流程,把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四年来,她带领的班组实现质量合格率100%、零出错、零返工的亮眼成绩,用实干践行着“我们不追求速度,只追求零缺陷”的承诺。

赵昱君为徒弟讲解包装工艺操作要领
如今,赵昱君也接过了“传帮带”的接力棒。对于班组的新员工和后进员工,她安排老员工一对一帮带,自己则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把总结的经验技巧倾囊相授。两年前,她收了一名徒弟,从基础操作到质量把控,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师父对我特别严格,贴标稍微有点不平整都会让我重新练习,还会耐心讲解技巧。”徒弟向良群回忆道。在赵昱君的培养下,徒弟在多次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赵昱君也在带徒过程中不断精进技艺,实现了教学相长。“今年我计划再带两名徒弟,把茅台包装的传统工艺和质量理念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谈及未来的传承计划,赵昱君充满期待。

13年来,赵昱君先后荣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先进员工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坦言,包装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茅台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每一瓶茅台酒都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我能做的,就是把好最后一道关,让消费者喝到的每一瓶茅台都是高品质的。”

赵昱君一家
而这份深耕岗位的匠心坚守,从来都不是孤军前行。赵昱君的爱人张映超曾是制酒生产系统的酒师,更连续两届荣获“茅台工匠”称号。夫妻俩在工作中相互切磋技艺,在生活中彼此包容扶持,将对茅台的炽热情感与敬畏之心,一同融入家庭生活与各自的工作岗位,不仅成为人人羡慕的“工匠夫妻”,其家庭还荣获茅台集团“五好文明家庭”称号。“我们俩在家聊得最多的就是工作,他总说,茅台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份荣誉。”赵昱君笑着说,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让她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扎根岗位,专注追求工艺极致。
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赵昱君依然坚守在包装一线,用指尖丈量品质,用目光守护安全。“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传承匠心、钻研工艺,包好每一瓶茅台美酒;不忘初心、感恩前行,用奋斗回馈茅台给予的美好生活。”赵昱君的话语朴实而坚定,正如她守护的茅台酒一般,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

第四届茅台工匠代表
在茅台酿造的长河中,正是有无数像赵昱君这样的匠人,扎根一线、默默坚守,用执着与热爱诠释着“质量是生命之魂”的信念,用双手与心血浇灌着茅台酒的灵魂。他们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让茅台的工匠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审:张映芳 王城
二审: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抖音号
巽风
下载 i 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