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情页

【酒以载道 文以化人】张柏:博物馆——酒文化传承与展示的“时空殿堂”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作者:

  【编者按】9月10日,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在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期间开幕。酒类企业代表、酒文化研究机构和省、各级行业协会代表等齐聚一堂,探讨中国酒文化的基本原理,丰富“中国酒文化学”的理论建设,共话中国酒文化的初心,推动中国酒业走向更加精彩、更加美好的未来。近期,我们推出【酒以载道 文以化人】专栏,刊发嘉宾发言内容,以传思想精华、聚行业共识,助力中国酒业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博物馆协会原理事长张柏

  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记忆智慧与社会的情感。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收藏、展示与研究功能,构建起连接酒文化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殿堂。本次从博物馆对酒文化物质载体的系统性保存、多元维度的沉浸式展示、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三个层面,分析博物馆在酒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作用,论证其作为时空殿堂的文化属性与现实意义。

  共有三条:第一,博物馆是酒文化物质载体的保存殿堂,博物馆的第一个功能是保护功能。第二,博物馆是酒文化多元展示的体验殿堂,其第二个功能是教育功能、展示功能。第三,博物馆是酒文化价值挖掘的研究殿堂,其第三个功能是研究。

  当然现在博物馆也发展了,大家都在问有没有别的功能,其实有。不管有什么功能,最终还是由性质决定的。国际博协曾经给博物馆的性质下了定义,博物馆是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是由多种类型文化交汇融会的场所,所以这几个功能定位的根据就是性质。

  一、博物馆是酒文化物质载体的保存殿堂

  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爵杯,到唐宋文人笔下“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雅趣,再到现在各具特色的酿造技艺,酒文化贯穿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既是物质生活的产物,也是精神文化的符号。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我们有一些传统的记忆和文化内涵概念存在变化,甚至有失传危险,酒文化相关历史遗存也须专业保护。博物馆凭借收藏历史、展示当下、启迪未来的功能定位,成为整合酒文化资源、延续文化脉络的核心载体,时空殿堂的属性让分散的酒文化元素得以系统呈现,让参观者在有限的空间内跨越历史的维度,感受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酒文化传承首先要依赖于物质载体的留存,没有物质载体的留存就会产生很多的历史疑问。博物馆通过系统性收藏,将散落的酒文化实物转化为活动的历史证据,构建起酒文化的物质谱系。所以博物馆第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功能,可以将物质转化为活的历史证据。

  这当中有几个值得思考的要点。一是收藏历史遗存,定格酒文化的时间切片。从博物馆的角度进行概括,博物馆收藏的酒文化实物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酒器、酒品与酿酒工具,每一件藏品都是特定时代的酒文化时间切片。例如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铜酒器“妇好鸮尊”,是商代女将军的墓出土,其出土的文物特别多,“鸮尊”(盛酒器)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尊展现了商代青铜铸造的技艺,反映出当时酒礼在酒祭礼仪当中的核心地位。“鸮”就是鸟的形状,现在都称之为猫头鹰,那个时候对猫头鹰特别的尊重,是忠心的鸟。

  酒类企业最早的博物馆是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博物馆,至今仍是酒企博物馆的经典。茅台的几座老作坊活态展示了百年老店深厚底蕴和古代手工酒作坊的历史风貌。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等名酒企业都建设了规模很大的企业博物馆。

  中国酒业还有很多活态文化的遗产,直接留存了古代酿酒的微生物环境与技艺流程,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活文物,通过博物馆的专业保护,避免了自然耗损与人为流失,让后人得以直观触摸历史中的酒文化形态。

  二是整合地域资源,构建酒文化的空间脉络。中国酒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原料与技艺孕育出白酒、黄酒、米酒等多样的酒种,博物馆整合地域的文化资源,构建起全国性、区域性酒文化空间脉络。以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山东青岛)为例,展藏涵盖全国30多个省份的酒品和酒器,既展示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的酿造历史,也收入了江南米酒、西北的果酒等地方的酒种实物,让参观者通过藏品直观感知南酒北酿的地域差异,理解酒文化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深度关联。

  二、博物馆是酒文化多元展示的体验殿堂

  传统文化展示多以静态陈列为主,文物一放,底下写一个牌子,标明出处和时代。现在的博物馆通过多元的展示手段,打破时空的界限限制,让酒文化从产品转化为可体验的展品,打造沉浸式的体验殿堂。

  一是场景化展示,还原酒文化的历史现场。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酒肆场景,以唐代壁画为圆形,复原了唐代长安城酒肆的布局,酒具摆放与人物的互动,配合唐代乐曲与酒品香气,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饮酒氛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黄酒博物馆,复原了明清时期的江南“酒坊”场景,展示黄酒酿酒浸米、蒸饭、发酵等流程,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蜡像、工具、实物,理解传统黄酒酿造的完整技艺,实现“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场景化体验。

  二是互动式体验,拉近酒文化与大众距离。博物馆通过互动项目,让参观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增强对酒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例如山西汾酒博物馆设置传统的酿酒技艺体验区,参观者可在专业工匠的指导下体验踩曲、拌料等基础工序,直接理解固态发酵的技艺原理。绍兴黄酒博物馆的“酒礼体验”项目,让参观者学习古代“酒礼”揖让、斟酒、礼仪,通过亲身实践,感受酒文化中礼的内涵。五粮液与宜宾市以“酒城融合四千年”为定位,打造城市酒文化博物馆。

  这种体验感打破了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感,让酒文化从历史知识变成可参与的生活文化。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现在从屋子当中走出去,不仅在屋舍当中展,其实有很多形式。

  三、博物馆是酒文化价值挖掘的研究殿堂

  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与展示的场所,更是酒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通过对藏品与史料的深度挖掘,揭示酒文化背后的历史价值、记忆价值与社会价值,让时空殿堂成为酒文化价值传播的核心载体。

  一是挖掘技艺价值,传承传统酿造智慧。博物馆通过酿造工具、窖池等实物研究,结合史料记载传承技艺的技术脉络,为技艺传承提供学术支撑。茅台博物馆的藏酒经过专业鉴定,对文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级,是博物馆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泸州老窖博物馆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对清代“1573国宝窖池”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发现窖池当中独特的酿酒微生物谱系,故宫博物馆对馆藏清代的宫廷酒器进行研究,还原了清代御酒技艺。

  二是解读社会价值,传递酒文化的精神内涵。酒文化不仅是技艺的结合,更是精神的载体,博物馆通过对酒文化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关联的研究,传递其背后的精神价值。例如李白纪念馆,通过展示李白与酒相关的诗作、书画,结合唐代社会背景,解读酒在李白诗词当中抒发豪情、寄托理想的精神意义。苏州博物馆通过对明代文人曲水流觞场景的研究,阐释酒文化与文人雅集哲学思想的观念,让参观者理解酒文化不仅是饮宴文化,更是中国人情感表达精神交流的重要方式。

  总结:从酒文化物质载体的系统保存,到多元维度的沉浸式展示,再到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博物馆以“时空整合者”的角色,将分散的酒文化元素转化为有序的文化体系,将静态的历史遗存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场景,将传统的技艺智慧转化为可传承的精神财富。其“时空殿堂”的属性,不仅让酒文化得以跨越历史、连接地域,更让大众在“触摸历史”的体验文化中,实现对酒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需要进一步发挥“时空殿堂”功能,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跨界合作等手段,让酒文化在传承与现代的融合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化活起来,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去迎接新时代的辉煌明天。

  

  

一审:李姿 王城

二审: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