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茅台制酒车间,醇香漫过晾堂,萦绕鼻尖。在这里,每一次糟醅翻拌、每一轮上甑取酒、每一回堆积发酵,都藏着茅台人对“质量是生命之魂”的极致坚守。
2025年,茅台集团评选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五心” 模范标兵),制酒十五车间3班酒师赵冰峰、十一车间21班酒师杜定超、二十三车间10班酒师杨守应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带着对酿酒事业的热忱、对品质坚守的担当扎根一线,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匠心熔铸在一起,于晾堂间烙上了一抹耀眼的“匠心红”。
赵冰峰:以“攻坚劲”护质量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只要你坚持做正确的事,就一定会有方式奖励你。”赵冰峰在制曲六车间“劳模上讲堂”活动中这样说道。

赵冰峰摘酒
2008年,大学毕业的赵冰峰通过社招进入茅台。从紧握铁锨翻拌糟醅开始,早班凌晨三点的星光、晚班深夜十一点的灯火,成了他工作初期的日常。“我曾怀疑自己的选择,觉得毕业后至少该是个白领,结果天天灰头土脸。”他笑言。而老同事一句“酿酒如做人,沉下心才能出好酒”,如明灯照亮前路,让“坚持”成为赵冰峰扎根一线十六载的精神坐标。从懵懂实习生到三级酿造师,他辗转多个车间,岗位在变,对工艺的钻研与对质量的坚守却从未改变。
2013年,刚升任酒师的赵冰峰曾被“焦虑”缠身。“以前只管自己的活,突然要管技术、管班组,担心辜负信任,交酒前一晚常失眠到凌晨。”他笑着回忆,有次中班结束已近晚上11点,辗转难眠的他凌晨5点又赶回班组,一遍遍检查基酒是否达标。
凭着这股较真劲儿,赵冰峰第一年带队就交出了车间产质量第二的好成绩。可2015年因经验不足、过于自信,酱香任务没有达标。这次“挫败”让他明白,焦虑的解药是实干。此后,他沉下心梳理工艺要点,结合每一轮次的生产数据总结经验,把不足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渐渐将“焦虑”酿成了前进的动力。
2019年,赵冰峰调至十五车间,接手一个“困难户”班组。他制定规章制度、打造“行军蚁”团队文化、拟定年度目标、建立奖惩机制,2020年该班组酱香产量18.1吨,基酒合格率100%,荣获车间第一。2022年,他再次带领另一个“困难户”班组夺得车间第一。

赵冰峰(中)为员工讲解糟醅基质
“一个单位不缺能人,缺的是能培养更多能人的人。” 十六年来,赵冰峰把茅台当作“第二个家”,更把培养新人当作责任。近几年,他带的班组有7人成长为技术骨干,3人考入公司职能部门。“我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成长,现在要为茅台托起更多年轻人。”如今,他仍用那份不变的“攻坚劲”,让“匠心红”在守护质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杜定超:以“细致心”抓品质
“上甑取酒要‘两两必争’,分毫不让;晾堂摊晾拌合得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步步严谨;堆积发酵的粮堆更要标准的半球型,差一厘米都不行。”在杜定超看来,这些严苛要求绝非“小题大做”,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个粮堆均匀网罗充足微生物,实现彻底发酵,稳稳守住茅台产质量的底线。

杜定超上甑
自2013年入职以来,杜定超的岗位从制酒工到副班长、班长,再到如今的酒师,身份在变,但他对工艺细节的严苛要求始终未变。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细致心”,让他在面对生产难题时,总能快速找到破局之道。
2023年,他所带领的班组曾因一次疏忽,影响了发酵进度,面对如此状况,他没有慌乱,而是及时翻查近期的生产记录,逐人询问操作细节,再从合理度控制调节到精细化操作处理环节,一点点追溯问题根源。“出了问题,绝不能等、不能拖,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才能避免影响后续工序。”在他的带领下,班组迅速调整状态,优化操作流程,最终不仅追上进度,还交出亮眼成绩。2024年,班组产质量综合排名更是跃居车间第二。
作为酒师,杜定超深谙“协作”的重要性,而协作的基础,正是对细节的共同坚守。他主动维护班组团结,谁在技术上遇到难题,他手把手示范教学,直到对方完全掌握;谁因家庭琐事分心,他耐心开导,帮着化解心结。更难得的是,他从不藏私,常常把自己总结的上甑技巧、发酵调控经验,毫无保留地与相邻班组分享,还经常参与车间的工艺交流,带动大家一起提升。“茅台的质量不是一个班组、一个人的事,要靠所有人一起守护。”杜定超坦言。

杜定超(前左三)与班组员工
从“公司级上甑能手”到“优秀共产党员”,从“最美家庭”到“先进个人”,杜定超的每一份荣誉背后,都藏着“责任”二字。担任酒师以来,他几乎每天早到岗、晚离岗,连家人都习惯了他“以车间为家”的节奏。即便家里有特殊事情,他也会妥善安排处理好后及时赶到班组。
“我是党员,又是酒师,得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培养和领导的信任。”杜定超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让“匠心红”在毫厘之间愈发鲜亮。
杨守应:以“军人志”筑根基
“在部队,我守护的是边疆防线;在茅台,我守护的是质量防线。”如今的杨守应,虽已脱下军装,话语里依旧带着军人的铿锵。

杨守应(左二)为员工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2004年入伍的杨守应,曾先后参与抗震救灾、扑火救灾、边境维稳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2015年在中缅边境边防空防任务中,荣立战时三等功;2017年转业进入茅台后,他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制酒岗位,用“军人志”钻研工艺,以执着筑牢品质根基,让“匠心红”有了军人般的坚毅底色。
刚接触酿酒时,杨守应是十足的“门外汉”。但他以 “新兵”的姿态从零学起:每天提前一小时到车间,测量晾堂温度、观察糟醅堆积状态,10余万字的笔记本记满了工艺要点和数据对比;他频繁向车间领导、工艺员请教,写下几万字的生产分析总结,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成功考取高级白酒酿造师资格证,成为茅台基层内部培训师之一。“酿酒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只有把工艺吃透、细节抓牢,才能保证每一滴酒的品质。”杨守应说。
凭着这股钻研劲,他总结出一套朗朗上口的操作口诀:“下造沙,勤打糙,多摊晾,糟醅越冷堆积越香;一二酒,快打糙,抢温忙,糟醅疏松发酵正常……”这套口诀不仅成了班组的“操作指南”,还为车间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让班组产质量年年超额完成。
担任班长期间,杨守应把部队的严谨与执着融入班组管理,牵头完善班组安全生产制度,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知识,让“先安全后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他还关心员工成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岗位,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帮助大家快速提升技能。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不仅产质量稳定,还多次在公司活动中出彩。2023年,他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公司级“先进个人”。

从军期间的杨守应
如今,杨守应已成长为酒师,奔赴新的班组开启工作。“一声到,一生到。”这是杨守应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军营到晾堂,从保家卫国到守护茅台品质,他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把质量信仰刻在骨子里,融进血液里,让“匠心红”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传递。“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会把质量底线守好一天,不辜负茅台对我的信任。”面对未来,杨守应信心十足。
在茅台,像赵冰峰、杜定超、杨守应这样的共产党员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立足岗位、精益求精,以初心守工艺,以匠心护质量,正是这无数抹“匠心红”的汇聚,不仅酿出了茅台的醇厚醇香,更筑牢了茅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让“质量是生命之魂”的信仰,在一代又一代茅台人中薪火相传。
一审:李姿 李青
二审: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抖音号
巽风
下载 i 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