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为期六天的2025年度茅台文化体验馆宣讲师暨专职品饮师培训圆满结束。培训中,来自全国66家茅台文化体验馆的学员们,在生产车间触摸茅台工艺的温度,在中国酒文化城探寻茅台文化的深度,在品评理论课程中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对茅台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本次培训围绕品酒、讲解、策展、工艺四个方面,设置了9门专业课程和3天生产体验,为学员们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生产体验中,学员们先后走进制曲、制酒、包装车间进行体验学习,并与茅台酒首席酿造师面对面交流,沉浸式感受茅台的工艺魅力,在实践中深刻领悟茅台“质量是生命之魂”的质量信仰。
清晨七点,制曲一车间的厂房已被阳光温柔笼罩,金色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在晾堂里,照在整齐码放的曲块和学员们专注的脸庞上。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员们依次体验了踩曲、翻曲、拆曲等工艺。
“在对曲块进行鉴定时,首先要眼观色,接着鼻闻香,对其感官特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中香味物质的组成情况。不同曲型在味道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别都关乎着最终茅台酒的品质。”在曲仓房外,茅台酒首席酿造师任金素拿起一块刚拆开的曲块,向围拢过来的学员们示范闻香要领,讲解曲块的感官鉴定方法。
随即,学员们小心翼翼地捧起曲块,仔细观看、凑近闻嗅,认真感受着不同曲块的细微差别。“亲手触摸、闻嗅这些曲块,比看一百页资料都来得直观,也让我真正理解了‘曲为酒之骨’的含义。”一位学员感慨道。
在制酒十一车间,茅台酒首席酿造师彭朝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详实的授课。他详细讲解了茅台酒独特的工艺,并深刻解读了茅台酒“道法自然、天人共酿”的工艺哲学,学员们也踊跃提问,积极探讨。
“摊晾、打造、拌曲、上堆,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有着很多讲究。”在蒸汽氤氲的厂房里,酒师和班长也在悉心指导学员们体验上甑摘酒、摊晾拌曲、堆积发酵等工艺环节。学员们有的俯身观察酒花形态,学习摘酒要领;有的蹲在堆子旁认真学习堆积发酵感官判定;还有的三五成群围着摊晾的糟醅,跟着班组的员工学习拌曲,通过实践切身感受茅台酒酿制技艺的精妙之处。
包装,是茅台酒进入市场前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也是最后一道质量关口。在包装车间的体验课堂上,学员们在老师的专业讲解下,深入了解了包装工艺流程及从洗瓶到喷码再到入库的十二道严谨工序。在“一拧二套三打结”的要领指导下,学员们亲手体验了茅台酒标志性的拴丝带工艺。当丝带在瓶口完美系成的那一刻,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通过亲手完成一瓶茅台酒的拴丝带工序,大家深刻体会到,即便是看似简单的一个包装细节,也彰显着茅台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除了生产体验,学员们还走进中国酒文化城,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了解中国白酒的发展历程和茅台酒的深厚文化。
“通过亲身体验茅台酒工艺,我深刻感受到每一滴佳酿的来之不易与细节考究,也让我对茅台一直坚守的工匠精神更加敬畏。”“沉浸式的学习与体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提升了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到客户服务实践中,帮助我们很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未来将把所学所感融入工作实践,持续提升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茅台文化体验馆作为茅台品牌文化传播的窗口、新商务客群聚集的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载体,在传递品牌表达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茅台文化宣讲师和专职品饮师作为茅台文化传播的“使者”,肩负着讲好“茅台故事”、传递品牌价值的重任。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满满的收获,以更加专业的素养、更加饱满的热情,将所学所悟、所感所思,化作流淌在每一次讲解中的文化音符,镌刻进每一次服务之中,让茅台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更加深入人心。
一审:任旭 王城
二审: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三审:王幸韬 吴德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