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真县旧城镇河西村,清澈碧绿的芙蓉江蜿蜒而过,农民们因时而动,因地制宜,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刘书记,我们需要276桶菜油,现在有货没得?”来自300多公里外的一通电话让茅台集团驻河西村第一书记刘同旺特别高兴,因为短短的通话接通的不仅是一次暖心帮扶,更是一次情感链接。
时间回到三年前,2021年5月,肩负组织重托、奔赴乡村振兴的刘同旺来到河西村。驻村以来,刘同旺不断思考怎样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此,他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协调帮扶资源,争取帮扶资金,与村两委一道,共同构建了食用菌产业园、菜油加工坊、高粱、菜籽的“一园一坊两籽”产业发展布局,用心用情真帮实扶、真蹲实驻,一步步从田坎走进村民的心坎上,成了村民眼中靠得“驻”的书记。
茅台集团帮扶河西村菜油加工坊项目
如今,刘同旺紧握着产业“四张牌”,打出了四张可观的“成绩单”:援建食用菌产业园,修建大棚74个,覆盖脱贫户、群众共计44户135人,每户每年增收6万余元,为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4万余元;援建“傩美河西”纯菜油加工坊,协调帮扶单位采购累计达7.2吨,销售总额21万余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5万余元;发展油菜种植累计1900余亩,为566户种植户实现创收50万余元;发展高粱种植累计2250亩,为660户种植户实现创收累计122万元。
“傩美河西”纯菜油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强‘傩美河西’纯菜油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初步实现‘电商+商超+帮扶单位’销售模式。”刘同旺介绍道。
种植户严贤跃前些年外出务工,折腾了几番没有闯出一个像样的“名堂”,回到家乡后,在“一园一坊两籽”产业的推动下,一家人尝到了“甜头”,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老人,日子简单而又幸福。
目前,河西村的菜籽已经颗粒归仓,而种植菜籽的那片土地却没闲着,高粱接过“接力棒”,舒展着10厘米的身姿,在微风下轻轻摇曳。严贤跃说,今年天气干旱,菜籽的收成比去年差点,接下来就看高粱的“表现”了。
刘同旺与村民交流生活情况
“老乡,现在到管护的时间了,你的高粱长势如何?”孟夏时分,旧城镇河西村的高粱进入了生长季,刘同旺穿梭在田间地头,了解掌握高粱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村民种植管护。为了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及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刘同旺鼓励实施“油菜+高粱”轮作模式,实现“一地双收”。村民王勇说,“只要水源充足,我们干起都有劲儿。”
尽管“四张牌”在手,但河西村的人饮、灌溉用水问题一直是刘同旺的“心病”。此前,刘同旺同村支两委、村民一道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对光辉、黎明、天子岩等3个村民组的饮水和灌溉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切实帮助村民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问题。“水是从外面水源点引进来的,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如果干旱严重,水源将再次面临干涸。”刘同旺说。
看到潺潺的芙蓉江绕村而过,刘同旺叹了一口气,“引用江水造价更高,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水源。”为了持续推动河西村油菜、高粱种植,有效解决河西的村人饮、灌溉问题,刘同旺提出钻井取水的方法,将原菜籽收购成本、管网铺设等资金调整用于项目建设。“钻井取水的水源相对比较可靠,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刘同旺满怀期待。
驻村以来,刘同旺为镇、村、学校、养老院办实事、办好事累计73件,为民服务在他的帮扶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村支两委、村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事找刘书记,他有办法解决的!”
在驻村日志中,刘同旺记下了每次为村民办实事的感受和体会,不断激励自己奋勇向前,走好乡村振兴的“赶考路”,铺好农民增收的“产业路”。如今,闲不住的刘同旺又学起了摩托车驾照,他说,“走家串户要尽快,深入田地要灵活,摩托车出行便利,成本较低,刚好能满足我的出行需求。”
编辑:王城
责编: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编审:王幸韬 吴德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