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情页

【乡村振兴看茅台】莲池村:因地制宜 打好产业“突围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5日

文章作者:蔡忠成 李明星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5日    文章作者:蔡忠成 李明星

       莲池,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但道真自治县隆兴镇的莲池村,却没有这般幸运。这里山高谷深,属典型的山地丘陵,海拔差距大,全村耕地面积少,且主要以坡地为主,无规模坝区,加之年轻劳动力匮乏、交通不便,大项产业发展及后期相关工作开展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

  产业强,则农村兴。如何因地制宜,寻找莲池村的产业之路,成了村两委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成了茅台集团驻莲池村工作队队员钟敏敏的当务之急。

钟敏敏(右)在村里走访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23年5月,来到莲池村报到后,钟敏敏就一头扎进村里,挨家挨户聊家常、论产业、话发展。经过充分调研,钟敏敏对莲池村的产业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产业丰富、种类繁多,涵盖了高粱、食用菌、花椒、黄花、钩藤等,但产业基础薄弱、布局不协调、人才缺失等情况也广泛存在。

  因地制宜才能找准“立足点”,抓牢“着力点”。在茅台集团助力道真种植系列酒用高粱的背景下,有着良好高粱种植基础的莲池村也抓住了这一机遇,开始大规模发展高粱产业。从2019年的600亩到2024年的1800亩,当地种植面积翻了三番,不少农户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大高粱种植量,廖炳维就是其中之一。

廖炳维正在栽种高粱

  廖炳维年近70,家庭困难,这段时间正是农忙时节,但老伴也不得不在家照顾孙子,地里的活全靠她撑着。每天天还未亮,就要早早来到地里开始劳作。村里为了减轻她的困难,还给其安排了护路员的公益性岗位。

  “以前是种稻子和玉米,现在种高粱,价格稳定,收入也有保障。村里面也很照顾我们,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廖炳维告诉我们,去年种高粱就增收超过10000元,给她的家庭带来了不少改观,今年果断又新增了2亩。在得知高粱是茅台在帮扶之后,这位从未到过茅台的老人说道,“卖到茅台好啊!”

莲池村高粱基地集中育苗

  除了当地散户,莲池村还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发展高粱种植。2024年全村高粱预计产量达到300余吨,产值达到200余万元,带动400余户群众种植,户均增收5000余元。

  在高粱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莲池村的另一产业也悄然发展了起来,那就是因地制宜盘活起来的花椒。

  莲池村海拔落差大,土壤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非常适宜花椒种植。当地种植户也曾大面积种植,形成了200余亩的花椒基地,但因经营不善,后放弃管理,成了烫手的“山芋”。

  “我们与村干部通过走访群众、组织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听取群众想法和意愿,并邀请花椒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经现场考察花椒长势较好,管护后能有所收益。”钟敏敏介绍,经广泛征求意见,并报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决定由茅台集团出资,对花椒基地进行盘活建设,村合作社负责经营,并聘请花椒种植专业人员对花椒基地进行日常管理,解决技术、管理等难题。

莲池村正在挂果的花椒

  时下,由茅台集团帮扶的莲池村花椒生产基地内,200余亩花椒粒多籽满,丰收在望。花椒基地管护人员、莲池村村民赵家才,对此也感触颇深。“我在家门口管护花椒,一年能增加15000多元的收入,非常不错。”赵家才告诉我们,相信有茅台的帮扶,莲池的花椒一定会越来越好。

  今年是花椒基地的第一次采摘,预计丰收3万余斤青花椒,预计产值达到15万余元,同时支付土地流转费2万元/年,每年累计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人次就业,支付工人工资13万余元/年,为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初夏的莲池村,农忙正当时。此时的钟敏敏,已经在提前谋划如何组织采摘花椒以及后续的加工销售。同时,他也在盘算扩大基地花椒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并以品牌化和市场化的思路,把莲池的花椒产业做大做强。

莲池村花椒生产基地

  2022年以来,茅台帮扶道真的8个村先后投入383万元扶持一村一主导产业发展,现已带动“双增收一受益”明显成效,总营收达260万元,惠及8个帮扶村800余户,是当地老百姓称赞的民心工程。对于莲池村而言,业已形成了以高粱为主的主导产业,并在食用菌、花椒、钩藤、黄花、油菜等有所建树。相信在地方党委政府和茅台的共同努力下,莲池村的产业“突围牌”会越打越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莲池村山脚下,美丽的芙蓉江循山势地形蜿蜒而过,恰如莲池村因地制宜的各类产业,一路向着更加平坦的未来而去。

编辑:王城

责编:陈杨 蔡忠成 方存芳

编审:王幸韬 吴德望

浏览次数: